老媽的老朋友從加拿大回來。如果要了解一個社會市井的變遷和比較,可能可以從這種帶著十五年前記憶返台的友人身上略窺一二。
其一,她下午在東區等待的時間,想找個髮廊洗頭,卻四處碰壁,又或者是「貴的嚇死姨了」。我跟她說今天周日,應該都要預約,臨時真的很難。
我媽補充說,唉喔妳這個外國人,現在不像以前,一個髮廊沒事聘好幾個洗頭美眉在那邊洗頭。她說,我這次回台灣就想找個髮廊躺下來好好按按摩洗個頭,等你們兩個多小時最適合的就是洗頭了,這應該是台灣最大的特色吧!
奇怪,台灣特色原來是有很多洗頭妹,我真的沒經歷過。現在的特色應該是腳底按摩或是泰式按摩吧。
其二,關於一起吃飯,本來是訂個館子,溫馨的吃個飯點個鍋聚聚。姨說我不想吃館子啦,溫哥華華人一堆每天都可以吃館子,我回台灣就想熱熱鬧鬧的吃,可以喝啤酒和炒幾道菜的。
後來去吃熱炒。姨說她懷念以前那種居酒屋性質的,不是日式那種,就是炒幾道私房台菜,喝喝生啤酒,在包廂內吵鬧又不會互相干擾的,熱炒店又太吵了。老爸說現在很少了啦,都是熱炒店,他們年輕人都喜歡約熱炒店。這是消費習慣的改變。
哪裡有可以喝生啤酒吃台菜又有包廂沒有女侍的店?
其三,姨的兒子唸大學了,上次看到的時候才四歲吵吵鬧鬧的啊!
她說她好想搬到Alberta,因為Alberta有產石油,唸大學免費。這讓我想起勝文也說過台北如果噴石油,他也可以全包,大家都當玩笑話聽聽以為失言,不過我覺得勝文講的是事實。而且全文是說,但因為台北沒有噴石油,所以財政要謹慎。
後來又談到溫哥華大學以前都免費,但大學很貴,不過銀行可以貸款,尤其是銀行看你讀牙醫,全額貸款都不是問題,冷門科系就要自己思考清楚。相對於台灣無差別的助學貸款,我有時候會想,這到底是德政,還是讓大家把決定的成本分攤給納稅人降到最低。
其四,姨問台灣垃圾分類做得如何,她說SURREY,我以前住過一陣子的地方,最近選出兩任選出的女市長(我不確定女市長與環保有沒有關聯),不僅僅是加強垃圾分類的執法,硬體上,垃圾車甚至是用垃圾產生的沼氣當作能源來發動。
不過華人很多的Richmond就完全推行不了,這到底是不是什麼華人的劣根性。
好了我要繼續去陪大人聊天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