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寫於2007.09.18
教完課回到寢室
msn那頭傳來訊息說明天放假去夜唱
我還猶疑了一下
跟室友確認後就出去了
其實是沒有預期會有這項行程
不管是心理上生理上精神上
1.
颱風夜往往就是放縱的開始
夜唱夜店或者打通宵成了一種理直氣壯的行為
有時候我會為此懷疑颱風假的正當性有多少
當然前提是我必須窩著沒事幹沒得玩
才會去想這種高尚的問題
儘管我們都知道道德倫理上
即使放假也該早睡身體好隔天利用時間讀書
但這大多情況下只停留在中小學的教室中
空間時間上
它通常是停止在那沒有前進過的我想
至少今晚在好樂迪看到那場景可以證明以上的推論
2.
一起去唱歌的是一些去訪問大陸時結交的
簡單來講某種程度上算志同道合
尷尬的是我跟他們大概差了一個小世代
唱著beyond唱著左右為難
某首劉德華的歌詞中還出現了忘情水三個字
世代的問題看起來似乎有點嚴重
當時我剛進小學
他們已經小六國一
是阿
如果把這些學制套上去
的確會讓人不經意的去分出誰大誰小
也會讓年紀較大的女生感到歲月催人老
即使他們覺得我看來並不像是大二學生
但當具體的小學國中這概念被拿出來時
似乎是個想擋也擋不掉的嚴肅問題
因為也沒什麼地方可以躲了
不過我曾經想過
36歲跟30歲真的差很多嗎!?
3.
某些人很愛批評五月天
而我也接受他們這樣的理性看法
或許從音樂從技巧上
他們不是一個極度優質的樂團
但從情感上來說
我想五月天對這樣一個年齡層來說扮演某種陪伴的角色
如果說一般人開始接觸流行音樂
是在五年級到國中那階段
而很巧的是五月天就是由那時候開始竄起
甚至屹立不搖到了我們都讀了大學二年級
唱著志明與春嬌和軋車
才發覺mv中的他們好年輕
也令人想起當年聽他們歌時僅是個毛頭小子
然後我們長大的這幾年間
它的歌聲也隨時在身邊圍繞
廣告,廣播甚至是ktv的排行榜
幾乎可以在每張專輯找到屬於自己成長的一些記憶
甚至也有種看著他成長而想愛護它的保護心理
舉個例子來說
每次聽到溫柔
都會想起何宇軒(一個國中時期同學)喜歡的女孩寫給他的那張紙條上
用色筆特別標註的那幾個字
在對愛情懵懵懂懂的階段
"因為這是夢"
"就讓你自由"
深深的刻在他心中
也烙在我的印象中
那時候是我第一次了解原來真實的互動可以是一場夢
而五月天
也能輕易串起同個世代間的交流
畢竟
沒人不知道,也不可能有人沒聽過他的歌
它就想是種集體的回憶
不是這些後起之秀可以輕易抹煞的印記
4.
計程車司機笑的很爽
今天的生意比平常周末還好
因為突如其來的放假
這社會頓時多出一批無處可去的遊民
有人連跑了好幾家店
包廂都滿了只好又搭著原車走
當然也有不少是凌晨玩累了臨時撘車回去
讓這位司機甘願犧牲睡眠靠檳榔提神
也要趁這突如其來的小週末海撈一筆
說到這
我想我們娛樂真的很少
或者說其他娛樂都不適合夜晚
是不是能有什麼新玩法新想法呢?
總不能每次都去塞ktv和電影院是吧!?
5.
我的喉嚨康復日期勢必要延期了
但這也不是我願意的
人在江湖阿!
65年次跟76年次也是沒什麼差的@@"